跌停是股票市场中的一个术语,指一只股票在一个交易日内的价格下跌幅度达到了规定的上限,导致股价无法继续下跌的现象。这是为了防止市场过度波动而设置的一种价格限制机制。
具体解释:
-
价格限制:
例如,在中国A股市场,普通股票的跌停幅度通常是前一交易日收盘价的10%(ST股、*ST股等风险较高的股票为5%)。假设某股票前一天收盘价为10元,当天的跌停价就是 9元(10元 – 10元×10%),股价跌到9元后,当天就不能再继续下跌。
-
触发跌停后的表现:
- 股价达到跌停价后,可能仍有大量卖单堆积,但无法以更低的价格成交。
- 投资者想卖出股票时,需排队等待买单,可能难以当日卖出。
-
不同市场的规则:
- 主板(沪市/深市):一般跌停幅度为10%。
- 创业板/科创板:跌停幅度为20%(注册制后)。
- ST股票:跌停幅度为5%。
- 新股上市首日:通常无涨跌幅限制,但可能有其他规则。
-
目的:
防止股价因恐慌性抛售或恶意操纵而暴跌,维护市场稳定。
举个例子:
如果某股票前一天收盘价为50元,跌停价就是 45元(50元×10%)。当天股价一旦跌到45元,就会触发跌停,后续报价不能低于此价格。
注意:
- 跌停仅限制当日价格,次日可能继续下跌。
- 在极端情况下(如重大利空),股票可能连续多日跌停。
简单来说,跌停是股市的“刹车机制”,控制单日跌幅,但投资时仍需谨慎评估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