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老鼠仓”是金融领域的一种违法违规行为,通常指在股票、基金等投资活动中,掌握内幕信息或资金优势的人(如基金经理、证券从业人员等)利用职务便利,通过提前布局个人账户牟取不正当利益,损害投资者或机构利益的行为。
核心操作方式:
-
建仓(个人提前买入)
基金经理等内部人士利用职务获取未公开信息(如即将操作某只股票),在机构资金入场前,先用自己或亲属的账户低价买入目标股票。
-
拉盘(用客户资金推高股价)
随后利用管理的基金或客户资金大举买入该股票,人为推高股价。
-
抛售(个人获利)
待股价上涨后,提前埋伏的个人账户高价卖出,赚取差价;而机构资金可能因后续市场波动或高位接盘而受损。
危害:
- 损害普通投资者利益:普通投资者因信息滞后成为“接盘者”。
- 破坏市场公平:利用信息不对称谋私利,扰乱正常交易秩序。
- 损害机构信誉:投资者可能因信任危机撤离资金,影响金融市场稳定。
法律后果:
- 中国:根据《刑法》可定性为“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”,最高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。
- 全球范围:多数国家将其列为内幕交易或欺诈行为,面临高额罚款、监禁及从业禁止。
典型案例:
- 2009年,中国基金经理韩刚因老鼠仓被判刑,成为首例入刑案例。
- 美国“帆船集团案”中,基金经理通过提前交易获利超千万美元,最终被重罚。
简言之,老鼠仓是金融从业者以权谋私的典型手段,通过“损公肥私”掠夺他人财富,属于重点监管打击的违法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