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ED是自动体外除颤器(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)的缩写,是一种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便携式医疗设备。它通过电击心脏来恢复其正常心律,是心肺复苏(CPR)过程中的关键工具。
主要功能与特点:
-
自动分析心律
AED能够自动检测患者的心律,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(仅对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有效)。
-
语音/视觉指导
设备会通过语音提示和屏幕指示,引导操作者完成急救步骤,即使非专业人员也能使用。
-
电击除颤
若需要除颤,AED会自动充电并提示按下电击按钮,通过电极片向心脏释放电流,帮助恢复规律心跳。
适用场景:
- 心脏骤停:常见于心肌梗死、溺水、触电、窒息等突发情况。
- 公共场所:机场、商场、学校、体育馆等区域通常配备AED,以提高急救效率。
使用步骤(简化):
- 确认患者状态:无意识、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喘息。
- 开启AED:按电源键,遵循语音提示。
- 贴电极片:按图示位置粘贴在患者胸部。
- 分析心律:AED自动判断是否需要电击。
- 实施电击:如需除颤,确保无人接触患者后按下按钮。
- 继续CPR:电击后立即进行胸外按压,循环操作直至医护人员到达。
重要性:
- 黄金4分钟:心脏骤停后4分钟内使用AED+CPR,存活率可提高50%以上。
- 普及需求:全球多地推动公共场所配置AED,并开展急救培训以提升公众使用能力。
注意事项:
- 安全操作:电击前确保无人接触患者。
- 配合CPR:AED需与心肺复苏交替进行(如“电击1次→CPR 2分钟”循环)。
- 定期维护:公共场所的AED需检查电极片有效期和电池状态。
若遇到疑似心脏骤停情况,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使用AED,把握最佳抢救时间!